说课稿

时间:2025-02-24 16:01:07
【精华】说课稿汇编10篇

【精华】说课稿汇编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如何在本学期教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这门课程。

首先,我对本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8月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德育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此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编写,并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第二版教材。《经济政治与社会》是提高现今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必修课程,本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本书内容与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联系紧密。一方面,该教材用最新的数据资料更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教材能够尽全面的反映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现今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本学期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积极投身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去。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课程内容及其重点、难点

本课程内容包括五个单元总共十四课内容:第一透视经济现象;第二投身经济建设;第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第四参与政治生活;第五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属于:第三单元和第五单元,教学难点属于第四单元。

(二)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运动大量的实例、名人名言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等进一步强调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程教授为主,多媒体教授为辅,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教学难点问题,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现状,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也将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适时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同时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

说重难点

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描写,让读者去猜,因此,文章的重难 ……此处隐藏10822个字……器表示出这个数。 :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个数怎样写、怎样读。

2、先让学生汇报,拨出235,并说出组成,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让学生讨论归纳出没带零的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百位是几就在百位写几,十位是几就在十位写几,个位是几就在个位写几;读数时,百位是几就读几,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合起来就是几百几十几。

第二层:学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

课件出示射击比赛,请学生上台板演,在计数器上拨数,并把这些数读写出来。板书:读作、写作

4、分组讨论归纳: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读写。

教师强调方法: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都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用来占位;读数时,中间有0就读零,末尾有0不用读出来。 教学例3: 加深对1000的认识

你能用最快的方法数出有多少个彩点吗?

引导学生借助彩点数、圈、填,充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1000有多大,认识千与百、十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 1、学生说出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其它同学在本子上写,并说出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数

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感受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 ,数学真有用。

2、练习读出、写出下面各数. 3、拨珠游戏

四个人一组,一个同学说数,一个同学拨珠,一个同学写数,一个同学说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读写,今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更大的数,你们有兴趣吗?

作业:第80页练习十六,第6~9题。 想一想:由6 ,2 ,0组成的三位数有几个? 读0的有哪几个? 不读0的有哪几个?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去探索学习1000以内数的读写。由于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因而,在教学中应用了色彩鲜艳的计数器和课件,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直观演示进行教学,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大胆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把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比较、类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读写

写作:235 写作:201 写作:300 写作:120 读作:二百三十五 读作:二百零一 读作:三百 读作:一百二十 1000里面有10个100; 1000里面有100个10; 1000里面有1000个1.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从情感到表达都堪称一篇佳作,作者运用侧面描写,通过不同的场景为我们展示了二战中犹太人曾遭受的苦难,满含着对历史的反思。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篇幅不长而且语言鲜活文本理解上难度不大,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侧面描写的烘托作用以及透过战争苦难去珍爱和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闻写作的叙事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细节和侧面描写,提高学生细心挖掘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观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参观者的同时体会战争中人类面对的灾难。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通过参观者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洞察他们的内心感受,理解参观者的同时体会战争中人类面对的灾难。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整体感知

首先,引导通读全文,找出本篇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并说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因为本文条理十分清晰,所以学生很容易概括出:导语(1-3)讲述现在,背景(4-5)回忆过去,主体(6-15)参观苦难,结尾(16)回到现在。

其次,根据大家划分出的部分,引导学生着重来看文章的主体(6-15)参观苦难,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作者情感的部分,顺势抛出问题:参观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得出: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来进行依次描写的。

最后,通过阅读概括学生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参观者的感觉都是——恐怖。

通过这样的一些问题,学生能够顺利的概括出文章的脉络初步体会参观者的心情,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引导学生在文中划出参观者在参观不同地点时的动作和表情。

比如学生可以找到:毒气室、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女牢房——“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绞刑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

其次,根据学生的答案,我将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两个问题,(1)通过我们刚刚找到的那些句子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参观者怎样的心理状态?(2)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些地点,而是通过参观者来表现集中营恐怖的。

引导学生得出:(1)参观者无不惊恐万分。(2)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这种恐怖的气氛,比直接去描写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大,读者便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参观者的情境。

最后,引导学生回到开头的部分,作者连用四个“不该”,体会其中的含义有哪些。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将奥斯维辛现在的美好与奥斯维辛过去的痛苦相联系,用“不该”二字进行连接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上的奥斯维辛与现在的奥斯维辛反差越大,就越让人无法接受,也暗示着读者不要忘记那个伤痛。

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环节,在学生掌握写作手法的同时,也能深入那段历史感悟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进而激发学生珍爱和平的思想情感,至此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课下我会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观看与二战相关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影评。

《【精华】说课稿汇编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