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说教材: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2、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说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法
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表象,激活他们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游览荷兰田园风光——招聘小导游——设计宣传画”这一情境,使课文中静止的语言文字活动起来,把学生深深卷入到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去,成为其中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教育意图巧妙地渗透其中。
二、朗读感悟法
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在读书中逐步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三、自主探究法
教育应当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间,充分的探究自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悟悟、品品,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于是,学生能自觉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自行解决问题。
说教学过程:
一、游览荷兰田园风光
1、假想旅游: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荷兰风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去一个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园,也是牧场之国的迷人的地方——荷兰的乡村!让我们一起踏上荷兰之旅,出发吧!(课件播放荷兰风光片,让学生欣赏)
2、美丽的荷兰风光,怎能不令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呢?你们喜欢荷兰吗?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再次细细游览。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想想这个迷人的田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假想旅游把学生以游客的身份带到了荷兰,身临其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了这次“旅游”中,自主地观赏、品味,迷人的荷兰深深地印入了同学们的脑海,了解它、探索它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让学生充分读,意在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贯穿始终。
二、招聘小导游
过渡:因为来荷兰旅游的游客较多,所以要招聘一批小导游,只要过“三关”,你们也能成为像老师一样的特约导游。
(一)第一关,深情诵读
谈话:迷人的田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把它诵读给大家听,让人们在你的诵读中流连忘返,陶然欲醉。
指名配乐朗读,老师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并在诵读得较好的学生中选出三名导游候选人。
诵读可以让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全方位、多层次地整体触摸语文所展现的言语现象,从而读出声音,悟出形象,读出喜怒哀乐的情态,对语文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
同学们深情诵读后,从朗读中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诗情画意呢?
交流赏读:
1、第2自然段
(1)“牛犊跑前跑后,活象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
(学生读 说喜欢的理由 指导读 诵读)
是啊,这句概括出了牛犊与老牛各自的特点;瞧,牛群这一家子多么温馨和睦,其乐融融啊!
(2)不仅是牛犊和老牛,草原上的奶牛也各具情态,有的——(师引读)
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奶牛的活动或姿态,刻画了各自的特点,老师也很喜欢这句,准愿意与老师一起读好它。
那我们能不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也来描述一下各具情态的奶牛?同桌可以相互说。
(3)相信这片牧场,会因为大家精彩的想象而分外迷人,令人心驰神往的。描述得好,读得可要更好哦!让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读出奶牛生活的悠闲、有趣。
2、第3自然段
(同样是学生读 说理由 指导读 齐读)
剽悍强壮是怎样一种体魄!鬃毛飞扬又是怎样一种速度啊!辽阔无垠的原野没有了这些骏马,会怎样?
如果说刚才我们所欣赏的奶牛还是以静态、安闲为主的话,那么这里骏马则是挥洒了阳刚和奔放,请我们班的男子汉一起来读好这段。
3、第4自然段
(1)不止是骏马和奶牛,绿色草原还是其他许许多多动物们的天堂般的王国,你是怎么理解“天堂般的”、“它们自己的王国”的?
(2)学生交流感悟
(3)请一小组同学带着喜欢之情读好这一自然段,读出动物们的悠然自得!
4、第5、6自然段
(1)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夜就另有一番独特的丰韵了,请同学们前后比较一下,你能说说荷兰牧场的白天和傍晚、夜晚有什么不同吗?
(2)板书:
白天 生机勃勃
傍晚、夜晚 宁静安详
(3)找找这两段中哪儿写出了傍晚、夜晚的寂静?你能读好它吗?
5、总结:白天,是生机勃勃的;夜晚,是宁静安详的;白天,是热闹富有动感的;夜晚,是优美独具韵味的。带着这种感觉,请女生一起朗读第4、5自然段。
6、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配乐朗读,并试背!!
7、现在,你能说说真正的荷兰是怎么样的?
出示“( )的荷兰”,先用一个词来概括,再用一两句话来叙述叙述。谁想试试?
8、真正的荷兰是一个如诗如画(板书)、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是动物们自由的天堂,是优美恬静而充满生机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9、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荷兰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感情?
(三)第三关,导游荷兰乡村
如此迷人的荷兰乡村,吸引了无数游客,三名导游候选人,你们准备好了吗?只要顺利通过这一关,你们就能成为特约导游啦!
我们首先来到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请一位学生做导游介绍),接着又来到碧绿的低地(请一位学生做导游介绍)。到了傍晚,我们上了小船,航行在远河之中(请一位学生做导游介绍)。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X学生对语文教材反应往往是多元的 ……此处隐藏8712个字……,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了一名叫安静的女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捕捉到一只蝴蝶,并把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她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这篇文章内容短小、语言通俗,但有关生命的主题过于沉重,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选编这一课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二) 教学目标
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和课文内容,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从而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三)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过于沉重,再加上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童的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的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意味深刻的话,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 联系实际,说策略
依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特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①阅读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学法为:①自主感悟法②读想结合法
四、 情境交融,说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入课伊始,我请两名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紧闭双眼假装盲人从讲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之后,请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看不见东西走路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盲人的世界,感受盲人的生活。从而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的感受可以预设,比如:眼前一片漆黑,走路磕磕绊绊……紧接着引出这样的过渡语:“是呀!我们只是闭一会眼来走路就如此困难,然而盲人们终日生活在黑暗之中,行动与正常人相差无几,这不得不说他们在创造着奇迹。我们今天就认识他们中的一员,一个叫安静的盲女孩。并随他一起去触摸春天。板书课题:触摸春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初读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在随后的交流中,让学生充分交谈自己初读后的感受,教师要适时加以肯定与鼓励,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三品析语言,读中感悟
进入这个环节,我设计的过渡语是“: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感受到安静的行为让我们不可思议。她也和所有的盲人一样为我们创造了奇迹。她创造了哪些奇迹?”板书:创造奇迹。“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批注,也可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感受。”众所周知,批注是高年级学生所要掌握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新理念,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随后交流时我根据学生所学的语句相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可能提到的语句有:
语句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我在听从学生的感受后提出问题:“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个奇迹?”根据学生的回答,一道学生抓住“流畅”一词,让学生感受一个盲童能够流畅地在花丛中穿梭,这是多么不易呀!这也让人充分感受到她热爱生活。接着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她的热爱生命之感。
语句二:“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我让学生去掉“慢慢地”、“极其准确地”再读句子。比较两个句子有何不同,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安静创造的奇迹。
语句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在学生谈论感受的基础上,我进行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它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并用“竟然”说一句话。这遵循着课标理念,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感受安静创造的奇迹。接着我让学生回忆刚上课时两名同学闭眼走路的情景。与安静相比,再次感受安静创下的奇迹,使学生对安静有了新的认识,对她的举动产生惊叹之感。我接下来又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朗读边想象做动作,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安静当时的感受,使学生与安静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让学生体会到正因为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才会有抓住蝴蝶的瞬间。进而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谓水到渠成。
语句四:“这是一个全新的过程,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地方?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去体验她多姿多彩的世界。
在以上的环节设计中,通过学生的品味,感悟,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以引导,所以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同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而导致理解的差异。这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播放轻缓音乐,让学生再读课文,再次感受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接着出示文中插图,教师旁白:看,安静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绚丽多姿,她创造了这么多的奇迹。你还知道有哪些盲人或残疾人创下了奇迹?在学生交谈后,教师相机展示《千手观音》剧照、张海迪的图片、海伦.凯勒图片及资料。问:“看了这些,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那就把你的所思所感写下来。”教师在巡视中,把好的感悟向全班推荐。最后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齐读这句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学生畅谈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板书:热爱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再次大声朗读这句话。”
本环节的设计,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充分体现了“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理念。音乐的烘托是为这一对话过程渲染了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感染。从而更加明白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残疾人也不例外。
五积累语言,课外延伸
① 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抄写下来。
② 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其实,这也是作业的设计。第一项作业是巩固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第二项办板报的作业则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从而培养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 结合内容,说板书
触摸春天
安静——创造奇迹——热爱生命
此板书是教学内容与思想的高度凝结,体现了安静身上美好的品质。重点突出,体现了精读课文的特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