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读书笔记

时间:2025-02-24 16:06:55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生海海》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1

故事中的人在讲故事,爷爷在讲,上校在讲,老保长在讲,林阿姨在讲,“我”是所有故事的听众。最后我也成了讲故事的人,而读者成了“我”的听众。

故事以上校肚子上的秘密栩栩展开,首先刻画了一个古怪的“太监”形象,而随着故事的追述,才知道上校为了守护耻辱的秘密做了多少挣扎,而这个秘密最终被世人知晓。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个悲剧,对上校来说,回归孩子的心智或许是最后的结局,“他成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人”。

我忘了上校的名字,就好像上校忘了过去的自己,隐隐约约的,知道名字在那,可就是想不起来了。

爷爷说的,报纸上说的,不过是绝望生活中的一针安慰剂。看到这些道理,活下去就容易一些。

人生海海,人被大海席卷,有些在浪潮中淹没,有些乘浪而起。潮涨潮落,就像上校的一生,在生活的爪牙下踽踽独行,他的善良和勇敢,印刻在血肉之中,不是肚子上的几个字就能吞噬的。

人生海海,有多少已知会被遗忘,又有多少未知还将揭晓。

“爷爷说:人世间就这样,池塘大了,水就深了,水深了,鱼就多了,大鱼小鱼,泥鳅黄鳝,乌龟王八,螃蟹龙虾,鲜的腥的,臊的臭的,什么货色都有。”

有些人不会变,就像小瞎子还是谎话连篇,就像少校还是,少校。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2

《人生海海》,择一人,共蓑衣泛舟!

《人生海海》是麦家花费了5年时间创作的非商业化的文学作品。非线性时间的流逝,插叙、倒叙,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追溯、寻找上校/太监身上的秘密。并通过只出现了几页篇幅的“我”的妻子,道出本书的关键命题,人生海海,活着才是勇者。书中,芸芸众生,众生百态,自己仿佛也跟着里面的故事,度过了苍茫一生,合上书,久久不能够平静。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好不坏,抑或相互交融,抑或相互分离,挣扎,斗争,妥协,爱恨,坚韧,包容……人们有着人生在世的天然个性和使命,猜不到结局,但是又饶有兴趣地想要继续下去,看这轨迹要走到哪去。人生海海,纵使沧桑,可否择一人,共同蓑衣泛舟?!

以下是一些让我很有感触的内容,或生活画面感十足,或引人思考,或想象瑰丽,一起来欣赏吧。

1.我知道他已经很瘦,可想不到会 瘦成这样子,完全只剩下一把骨头,骨头好像也枯了,朽了,轻飘飘的,我本来是鼓足力气抱他的,反而被这个轻压倒了。

2.这天夜里十四岁的我第一次尝到了失眠的滋味,是一种夜色也有重量、形状和气味的滋味,像没睡在床铺上,是睡在黑色的空气上,睡在一堆目不暇接、纷乱和狂热的思绪里。

3.爷爷这顿讥讽数落,洪水一样的,把表哥的心情彻底冲坏。我看他一眼不发的离开,脚步深沉得要死,像只落汤鸡,鞋子里灌满泥沼。

4.他双脚甚至连门槛都迈不过,差点被门槛绊倒。他像一下子变成比爷爷还要老迈的老头子,像发生的事情把他迅速报废了。

5.人和兽之间,只隔着一团愤怒,像生死之间,只隔着一层纸。

6.自贴出公告后,好似公安局在我们村里凿通一个窗洞,风来雨来,不时传来上校一缕缕音讯,众说纷纭的,如一锅热粥,四处冒泡,稀里糊涂,见不着个底,你不知道信谁不信谁。

7.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像烙铁烙穿肉,伤到筋的疤,不但不会消失,还会在阴雨天隐隐疼。

8.当终于上岸时,年少的我已经变得像一个老人一样懂得感天谢地。我和一群九死一生的同伴一起跪在码头上,一下下地磕头,引来一群海鸥好奇。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翅膀扑扑响着盘旋在我们头顶,嘎嘎叫,仿佛我们在抢吃它们的盘中餐而破口大骂——我们的样子确实像鸡在啄食。

9.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10.上校的母亲被一口粥呛死,她以嘹亮悲怆的哭声给老人家送终,哭声像鸽子的哨音一样,泣着血,盘在空中,照亮夜空,把村里所有女人的泪腺激活。后来送葬,她一手死死扶着棺材,一路撒着同样泣血奔泪的恸哭,把村子所有男人的泪腺也激活。所有跟我回忆上校母亲出丧那天情景的人,没有一个不带着迷离的神情,噙着泪,一种无法慰藉的悲伤像岁月一样抹不去。

11.生活是部压榨机,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压榨机中的头号零件。

12.当一个人心怀悲悯时,就不会去索取,悲悯是清空欲望的删除键。

13.初恋的感觉是甜蜜的秘密,是紧张的等待、窥探,是手不经意中相碰触电的感觉,是炮声轰轰中的害怕和祷告,是午后的阳光在风中行走,是微风吹来了稻花香。是彻夜不眠的累人旅程,是各种复杂幽秘、别出心裁的明测暗探。总之是细腻琐粹的,孤僻,怪异,情乱神迷,神神叨叨。

14.心有雷霆面若静湖,这是生命的厚度,是沧桑堆积起来的。

15.幸福是养自己心的,而不是养人家眼的。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3

作者麦家以细腻的手法描述了“我”——书中一个稚嫩孩子的目光去看整个村庄里的人事和生死,以及村庄外的世界……所有的故事都围绕着全村最出奇古怪的人——“上校”。这位不知因何隐于此的“上校”,曾经风光无限,却因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秘密而“败落”。故事就是从想窥探秘密和守护秘密的对抗中快速推进。

可恨可气又可悲的小瞎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爷爷、重情重义却引来流言蜚语的父亲等等,他们与上校的人生纠葛交缠,矛盾最终在一夜之间爆发,所有人物的命运开始扭转。

几十年后,当初的孩童在海外历经世事变迁,再一次回到故乡,才真正揭开“上校”曲折人生的全貌。这个曾立功无数的传奇人物为何离开军队?后半生为何在村子里度过?又为何被人称作“太监”却不反驳,反而决定终身不婚?人生与命运的答案,都在书的最后揭晓。

故事中处处显现人心之恶,却又又处处哀其不幸,虽没有让善良的人个个好报,但对每个善良的人都留了一条走向善报的口子,不管是今世还是来生。这也映射出作家的善良内心,悲悯真情。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4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你笑笑别人,别人笑笑你。无论你经历什么都是你该经历的,有得必有失,平常心对待就好。

就像卢梭的《瓦尓登湖》写的:

“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想爱的人就去爱,想做的事就去做。余生没有几个十年。不要让自己有遗憾就行。

书中上校的一生让人感概,本是英雄,无奈到最后却是这个下场。可能像个小孩子一样也是最好的结局了,至少可以忘记曾经的痛苦。也幸好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爱人在等待着他。所以命运从来都是公平的。我们都只是看戏 ……此处隐藏4272个字……群村民,还有一个观音菩萨。

不说剧情了,不然这篇文肯定又超过上限。总之,整个故事就是在一种窥探欲与守护欲的对抗中快速推进的。有种文字快感,但太驳杂,不够纯粹。而且,个人感觉好多可以延伸的地方都没有写,比如上校下面的家伙,完全可以更延伸点,然后把前面无关的情节,后面无关的情节砍去一些,保持主题的节奏感,而不是剧情的节奏感。

就像梁文道评价何为好书:拎起书脊,这样抖抖,掉不出一个废字。

2、有句话说: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麦家也高了,但高的太低,用词太谨慎保守了。既没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又没有吸引人的叙述方式,人物的性格色彩也不鲜明,整体剧情也显得有点压抑,拖的太长,被更多无关普通的剧情所掩盖了。

整本书没有鲜明特点,没有鲜明色彩,写农村的作家太多了,麦家并没有写出新意,特别是中间快后面一部分,读着有些吃力,因为发展太中规中矩,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点,所以很难投入。

3、当然,说这么多批评的话,并不是说这本书真的就很差,只是我个人以另一种方式去喜欢它。毕竟,谁也不可否认,这本书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特别是最后结尾的反转,个人非常喜欢,把握的非常巧妙,也符合了人生海海的意境,给人很深刻的感觉。

二、读书

因为看书较多。所以总有不少书友询问我一些问题,尽我所能,我也给书友分享了一些自己的个人见解,不谈对错,在这里分享一下。

1、我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想通过阅读充实自己,感觉时间很紧迫,紧迫到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总想多阅读。

时间就像沙子,抓的越紧,漏的越多,一定要有本质的思想,每次专心做好一件事,该吃饭就好好吃饭,该看书就好好看书,该玩就好好玩,只有这样回归质朴,才是阅读的正确状态。不然只是走火入魔,练的以身体为代价的邪功。

我以前也追时间,分秒必争那种,像个陀螺一样高速旋转,很累,而且这种状态,除了多做了一些事情之外,并没有带给我任何好处,只是让我一次又一次的体会到精疲力竭和无能为力。

而现在,我每天看一本书,一周看三部电影,写五千文字,每天工作,练两张字,锻炼身体,浇花,遛狗,泡茶,一切井井有条,而且偷空还能听听歌,晒晒太阳,聊聊天,打打游戏,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很快乐。

回答问题:其实生活很简单,就是需要一点自律,一点向上心,然后每天想做什么做什么就好了,自然,开心,精力就足,心情也好,然后反哺自身,做事的效率就高。而且,没必须非逼着自己阅读,自然而然就好了,世界上又不是只有看很多书才算成功。

2、我总希望能找到一本可以改变命运的书,像武侠小说的如来神掌一样,一本就可以称霸武林。可最后什么也没有找到,生活依旧,没目的没方向。

类似问题很多,比如,推荐最值得看的一本书,或者哪本书更值得看之类。

先说,我对外很少称呼自己是读书人,因为总感觉这个词太高大上,自己配不上它的身份,我阅读,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遣,所以,我看的书特别杂,除了名著,畅销,科幻,历史,文学,科普,法律,医学,书画之外,还看网文,漫画,段子,冷笑话。所以,总有书友评论说“想不到你还看这种书啊。”回复两个[憨笑][憨笑]的表情,略有尴尬。

言归正传。个人感觉,好书并不一定好,坏书并不一定差,而且,阅读的发酵,本身就是由大量的看似无用的知识堆积起来的。就像有句话说,你吃到第七个包子饱了,但你不能忘记前六个包子的作用。同理,不阅读很多糟粕,你也没能力发现精华。

最后回答问题:不会有那种书的。越找越没有。因为随着你阅读数量的增多,能改变你想法的书就会越少。这是自然规律。

三、鸡汤

1、最后分享一个故事。就是那个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两粒,第三个四粒,第四个八粒……然后直到第六十四个格子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因为结局是,越到后面,所需要米的数量就几何倍数剧增。到最后,全国的米都不够装满一个格子。

人生不可操之过急。你个人积累的发酵,一般都是在后半局才显示出威力。而你在前半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认真积累。不要南辕北辙,也不要瓦釜雷鸣。

2、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漫长阅读日子里普通的一天。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14

最初听到这本书,是来自于主持人董卿推荐的书单,她用一句话来形容推荐:“若能邀请麦家带着《人生海海》做客《朗读者》,希望主题是“告别”,人生海海,时间终将让一切和解。”让我很好奇,带着疑问读了本书。

叙述的视角从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开始转述,历经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以人生的时间轴为准线,讲述了海海人生中深入人心,荡气回肠的故事。读到故事的结尾,我哭了,为这对寂然离世的善良的夫妻送行。对于林阿姨义无反顾的选择,我肃然起敬。

“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卓绝中的道德。”——这是本书作者写作的初衷,读完本书,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麦家的本意,回到童年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

书中的主人公上校,我个人觉得他的结局是完美的,他疯了,他忘掉了自己所受得屈辱,让他体面的逝去;同时我也被林阿姨深深地打动,从情窦初开到刻骨铭心,从由爱生恨到照顾终老;还有老保长的为人仗义,顾全大局。这些书中的人物都是如此鲜活,深入人心,故事的跌宕起伏,让我看清了真正的英雄主义,也树立起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善恶斗争之下依旧纯良的品格。

本书让我最铭记于心的一句话就是:“世间一切事物,并非你做它就是什么样子,全在纷纷议论里。无管其他,初心不负,毅然去做。能承受多少恶意,必会迎来善意几分。”我也会将这句话作为自己人生的信条,不忘初心,勇敢担当。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15

早上看完,到中午才写下读感,不知道如何下笔。之前从没看过麦家老师的书,只看过电视。但电视终究是和书没法比的,所以这次新书在平台上架,就很期待的读起来,况且这是作者八年的新作。

跟他之前闻名于世的谍战小说不同,这个写的更生活,就像书名——人生海海,浮浮沉沉。他的文字、故事的年代和《活着》总有相似之处,或许同是那个年代的原因。通篇作者都以一个旁观者的口吻讲述故事,讲了上校传奇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正是这样的描述,才使得我们看到的上校是断续的不完整的,也是夹带着作者“偏见”的。但也因此为上校的传奇人生增添了几分神秘。

上校英俊潇洒幽默有担当聪明,学东西一学就会,就连打仗受伤在死人堆里,都能自学成才,成为声名远播的“金一刀”……他的优点太多以至于上天都嫉妒,所以命运才会一次次的敲打他,监狱进过几次,却总能有贵人相助。前线战场上过无数次,却每每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即使从光线亮丽的外科主任跌落到村里,却还是乐观的面对。但最终却败给了自己,心里的尊严和体面,彻底把他逼疯。我想命运还是眷顾他的,虽然精神世界不在了,但却有不离不弃的林阿姨陪伴。他的晚年应该是幸福的,没有了前半生的跌宕,只有一双人,只有像孩子般的简单、快乐,再也记不得肚子上绣的屈辱,这样真好,就像最后留在身上的大树一样。

《《人生海海》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